科學哲學帶給用戶運營的啟發!
在當今商業世界的熱詞中,如果要選出10大熱詞,做一份排行榜的話,“用戶運營”這個詞語,肯定能入選熱詞榜前三甲,用戶運營這個詞語實在是太熱了,每一個新媒體從業人員、營銷人員、市場負責人員,創業者都在討論用戶運營,參與任何一個有數字化意識公司的討論會議,或者你旁聽一下咖啡廳里面正在交流討論商業問題的從業人員,都會涉及到如何做好用戶運營的話題。
話題會細到內容、活動、連接、用戶管理、用戶分組、用戶留存、用戶觸點優化等等方方面面。而越深入用戶運營的話題,市場從業人員會發現,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所以我們一定要盡可能的拿到關于用戶多維度的數據,有了用戶多維度的數據,在市場營銷中選擇內容、渠道、觸 點、觸達時間、觸達頻次就可以做到千人千面。
現在,關于用戶運營,已經在有數字化基因的公司中,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體系,也是最復雜的體系。像阿里的數據銀行、決策中心,有很大部分的數據,也是以用戶運營作為邏輯起點。用戶運營做得越深入,就使得用戶之間越割裂,運營越來越碎片化。每個公司都有用戶運營的指標,花多少錢就必須獲得多少的用戶。而碎片化的運營,人力、物力、財力投入極大,效率又不高,為了完成指標,逼迫得負責用戶運營的團隊,不得不作假,如果你去關注一下類似于京東、寶潔、百度這樣的公司,并多關注一下他們在互聯網上的用戶運營,你就會看到他們負責在用戶運營的團隊數據造假上有多么的嚴重。
是什么原因讓市場負責人員,明知道這樣無序化、碎片化、指標化的方式運作,最后未必能夠達到理想的效果,他們依然還是日復一日的做著這些工作,并不斷的放大碎片化運營的價值和好處,跟公司要更多的人和更多的錢,讓公司做千人千面、做碎片化的運營?
這個問題,我們先放一放,稍后我們再來回答,來看看科學哲學史的簡要發展,對我們更深入的認知這個問題,改變運營的思維意識會有幫助。
在公元前300年至公元1600年間,主宰西方認知和觀念的是一套由亞里斯多德所建立的觀念系統,亞里斯多德和他同時期的科學哲學家持有的認知和觀念,和我們今天所信奉的觀念,有著根本的差異:
亞里斯多德和他同時代的科學哲學家以及當時的知識分子對宇宙是這么認知的:
1、地球位于整個宇宙的中心
2、地球是靜止的,也就是說,地球不繞著任何天體,包括太陽轉,也沒有繞著軸心轉動。
3、月球、行星、太陽繞著地球轉,大約每二十四小時轉動一圈。
4、在月下區域,也就是月球與地球之間的區域中,有四種元素:土、水、氣、火。
5、在超月區域,也就是月球之上,包括在月球、太陽、行星和恒星所在的區域,全部是由第五種元素,“以太”所構成。
6、每一種基本元素都有一種本質,這個本質就是該元素為何如此運作的理由。
7、每一種基本元素的本質,反映在這種元素的趨勢上。
8、土元素的本性也朝向宇宙的中心運動,因此石頭會直直落下,因為地心為宇宙中心。
9、水元素本性朝向宇宙中心,但其趨勢不如土元素。所以水與土混合之后,雖然兩者都往下沉,但最終水會在土之上。
10、氣元素的本性朝向在地與水之上、火元素以下的地帶,因此空氣吹入水中會成為泡泡浮出水面。
11、火元素的本性趨向遠離宇宙中心,因此火會向上燃燒、穿過空氣。
12、構成行星、恒星的以太元素,其本性趨向進行完美的圓周運動,所以行星和恒星會持續以圓周運動繞著地球,也就是繞著宇宙中心運動。
13、在月下區域中,正在移動的物體將自然地趨于停止,一方面是因為其構成元素已經抵達它們在宇宙中的自然位置,或因為某些東西,比如地球表面阻止這些物體繼續朝它的自然位置前進。
14、除非有其它運動源頭,不管是自發運動,比如說朝向宇宙中的自然位置前進,或者源自然部的運動源頭,就像把筆推過桌面面一樣,否則靜止的物體會維持靜止。
到了17世紀初,由于發明了望遠鏡,出現了新的證據,主宰西方認知和觀念體系由亞里斯多德的觀念體系,變成了牛頓新建立的認知和觀念體系,牛頓的新建立的認知和觀念體系是這樣的:
1、地球沿軸心自轉,每一圈約二十四小時。
2、地球和行星以橢圓軌道環繞太陽。
3、宇宙大約有100多種元素構成。
4、物體主要依外在力量運行。比如重力,石頭會往下落是因為重力的原因。
5、構成行星和恒星等天體的元素和地球沒有差別,一模一樣。
6、牛頓用萬有引力闡述了地球上物體的運行法則,比如說運動的物體,如果沒有受到外力的情況下,他會傾向持續運動,這一法則對于行星和恒星都是相同的。
除了以上所列舉的六條,還有上千個認知觀念,形成了人們的世界觀。
目前,我們大多數人的認知觀念里面,信奉的是牛頓給我們塑的共識和世界觀,我們思維共識里面,已經相信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陽也不是宇宙的中心,我們所處的銀河系也僅僅是上千億個星系中的一個,連巨大的銀河系也不是宇宙的中心。
從亞里斯多德到牛頓,每一個時代,都會隨著科學和科學哲學的發展,而產生新的認知。
科學和科學哲學的發展,讓人們除了通過萬有引力、相對論及各種理論去探究宏觀宇宙的存在形態,我們也展開了對更微觀的世界去探究,去探究分子、原子,原子核……等等看不到的微觀世界。
從科學和科學哲學的發展史的了解,你會發現,科學是不斷的去探究和用盡可能的手段去逼近真相,而科學哲學是在建立人類對問題認知的共識之上,并非是真正的真相。
在商業世界中也同理,用戶運營好比是科學,我們從微觀層面探究世界、逼近商業的真相,而建立用戶共識,好比是科學哲學,我們需要建立一個用戶相信的觀念和認知體系。
當你的運營被碎片化了,除了做用戶運營,需要同時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像塑造科學哲學體系一樣,去塑造我們品牌的用戶共識,不斷迭代用戶共識機制,形圈層共識。在共識基礎上,加上更微觀的解剖用戶運營。這是在圈層商業世界里,最高效的成就品牌和獨角獸企業的武器。